作為世界上大的大米出口國之一,泰國正面臨著一項緊迫的挑戰(zhàn):如何管理其大量大米庫存的質量。在政府倉庫中大約有1800萬噸大米,只有10%符合標準質量要求,而令人震驚的是,70%低于標準,20%被認為不適合消費。然而,菲律賓省的一家碾米廠采用了一種很有希望的解決方案:臭氧處理。
這種創(chuàng)新的方法為恢復陳舊大米的新鮮度提供了一種安全、經(jīng)濟的方法,使其適合消費和銷售。
什么是臭氧處理?
臭氧處理是一個多步驟的過程,旨在消除舊大米中的難聞氣味和雜質,在不影響安全的情況下恢復其新鮮度。
除塵除雜:
陳舊的大米放在大罐中,用風扇通風,去除灰塵和雜質。
臭氧干燥:
大米被轉移到另一個罐中,在那里通過循環(huán)氧氣用臭氧處理。這一步驟持續(xù)20-30分鐘,可以有效地去除谷物中的氣味。
終氣流處理:
經(jīng)過處理的大米暴露在氣流中,以去除任何殘留的臭氧氣味,使其新鮮,可以食用。
成本與效率
臭氧處理不僅有效而且經(jīng)濟。這一過程的成本約為每噸24 - 30美元,使其成為大規(guī)模水稻恢復項目的可行解決方案。
泰國政府可以利用臭氧處理來解決大米倉庫的問題。通過將陳舊大米恢復到可食用的質量,該方法可以:
防止浪費:處理掉原本會被浪費掉的大米。
提高市場價值:提高恢復大米庫存的適銷性。
支持農民:提高對泰國稻米品質的整體認知。
對于儲糧中70%的大米,臭氧處理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回收途徑,確保了食品安全和經(jīng)濟效益。
結論
臭氧處理是解決泰國大米質量挑戰(zhàn)的一個突破。這種方法安全、經(jīng)濟、高效,具有將數(shù)百萬噸低于標準的大米轉化為有價值的、可消費的庫存的巨大潛力。臭氧處理可能很快成為泰國大米管理的基石,使農民、消費者和國家經(jīng)濟都受益。